论所谓tulpa和侵入性思维——堂吉诃德和你

在娱乐至死的灰暗时代,社会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新颖,实则荒谬的现象。既然今天是愚人节,我们就来谈谈那些网络上的荒诞角落,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tulpa"。

tulpa,被描述为通过想象力和潜意识操作而创造出的独立意识体。tulpa的支持者们坚信,凭借持之以恒的想象和单方面的对话,能够产生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精神伙伴"。这个社群在Reddit百度贴吧tulpa.infotulpa.cn等一系列社交媒体平台上聚集,热衷于分享各种“tulpa创造技巧”,并交流形象设定、发生的故事或是与“tulpa”之间的“相爱相杀”等。尤其是在中文网络,很容易注意到这个群体较为年轻化。作为一个专注研究多意识体现象的团体,我们对这个社群的一些做法和认识漏洞感到担忧。

tulpa圈对"意识独立性"的判断标准过于主观和缺乏科学性,忽视了意识和人格形成的复杂过程。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认为"感觉"到这个意识“存在”或是“听到”它的“声音”就等于它存在了。这种做法忽视了大脑易于被暗示和虚假信息干扰的特点,缺乏客观的行为学和神经学证据支持。如果一个意识体真正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那他应该具备与人类类似的认知能力,如情感体验、理性思考、逻辑判断甚至数学计算能力。然而,tulpa圈的支持者们大多只关注一些表面的"外表"和"心声",而忽视了这些更为基本的特质。

另一方面,支撑一个真正的独立意识诞生独立的人格需要经历漫长的认知发展过程和信息的堆砌,还受到大脑生物学基础、经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塑造。他们自以为创造出了"新的意识",实际上可能只是发生了一些解离现象,远未达到临床上"多重人格"的标准,更别提真正的共存态多意识体。将这种现象美化为独立意识,缺乏对心智现象的基本认知。与其他类似的亚文化交织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OC爱好者(Original Character)甚至原神玩家(Genshin Impact)的涌入使得社区的交流方向转变为“设定”的新奇有趣,而不是意识体的自我发展,交流内容也随之劣化为对角色的无尽描绘。

与此同时,tulpa圈充斥着“自我实现预言”的危险倾向。他们热衷于使用各种所谓的"塑造tulpa"技巧进行持续的自我暗示,最终让自己产生解离体验。然后,这些人会将自己的焦虑、不安和解离感全归因于所谓的“侵入性思维”,从而加强对其的专注和暗示,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对于潜在精神疾患的人来说,如果一直在强调这种"侵入性思维",大脑可能会真的相信这些幻想存在,导致思维越来越混乱,迷失在幻觉与现实的分界线上,沉迷于"对抗侵入性思维"的思维游戏中。这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对现实产生影响,游走在幻梦中的人将更难接受现实,更难适应社会的挑战。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在沉迷于此,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人会感到孤独和焦虑,渴望获得某种精神寄托。tulpa现象本身值得一定的研究关注,但tulpa圈目前的做法只是一种自我安慰。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人类心智的奇妙和无穷潜能,非“人格分裂”的多心智共存状态也并非个例。但生活中的困境需要理性思考和实事求是,而不是逃避到想象中的“幻境”寻得慰藉。我们呼吁社会大众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自我和意识的复杂性,用专业的科学方法来认识这一现象,远离盲目迷信和危险的自我暗示行为,直面生活的种种荒谬,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于一些看似新颖,却经不起推敲的小众亚文化,被自己的想象所俘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走向真正的成长。

这并不是愚人节玩笑。